
高血糖又稱為高血糖癥,是血糖濃度超過正常范圍的一種病癥,正常情況下,人體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應該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,即空腹血糖濃度在3.9~6.1mmol/L之間,餐后2小時血糖不應超過7.8mmol/L。而當血液中的血糖濃度超過正常范圍時,就稱為高血糖。
高血糖可以分為兩種類型:一種是由胰島素不足或者胰島素功能不良引起的糖尿病,另一種是由身體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糖。
如果高血糖不加控制,就會導致全身多個器官和組織發生嚴重的損傷,引發并發癥,如心血管疾病、腎臟疾病、視網膜病變、神經病變等。因此,及時發現并控制高血糖非常重要。
1. 骨干疼痛:高血糖患者常常會感到肌肉酸痛或骨干疼痛。
2. 惡心和嘔吐:高血糖時,身體會產生酮體,這些酮體會引起惡心和嘔吐。
3. 精神不振:由于血糖不能有效地進入細胞,身體無法獲取足夠的能量,造成精神疲憊、乏力、疲憊的情況。
4. 高血壓:高血糖會引起心血管系統受損而導致高血壓。
5. 多汗:由于身體無法利用足夠的能量,而出汗是身體調節體溫的方式之一,所以高血糖患者會比正常人更容易多汗。
6. 皮膚感染:高血糖會導致免疫系統低下,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。
7. 頻繁排尿:高血糖會導致腎臟排泄更多的尿液,導致頻繁排尿,尤其是晚上。
8. 口渴和口干:由于體內尿液過多,造成口渴和口干的情況。
以上是一些常見的高血糖癥狀,但是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,所以建議定期檢查血糖水平。
米飯、饅頭和面條,哪個更易升血糖?主食吃對了,血糖或更穩
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,米飯和面條含有較高的淀粉,饅頭則相對較低,因此在相同食量下,米飯和面條可能會更易升高血糖,但也要考慮食用方式、配菜等因素。
相較于食用單一的淀粉類食物,同時搭配一定量的蔬菜、蛋白質食物和健康脂肪,可以減緩淀粉的消化和吸收,從而降低血糖反應。
但是不同人的代謝率和胰島素敏感性不同,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也因個體差異而異,因此,最好在醫生和營養師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。
1. 合理飲食:每次正餐吃飽7~8成即可,吃多了會導致血糖升高;飲食中應控制精制淀粉、糖類攝入,選擇多種谷類、蔬菜、水果、稀飯等食物;盡量少食高糖飲料、糖果、蛋糕等甜食。
2. 控制體重:過重或肥胖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和功能,進而影響血糖的水平。
3. 合理運動:運動后能使肌肉“吸收”體內血液中的糖分,從而降低血糖水平;運動前后請測量一下自己的血糖,并注意運動強度與血糖變化。
4. 定期檢查:高風險人群(家族史、超重、攜帶多基因突變、擁有胰島素抵抗等)建議每年檢查一次血糖;已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按照醫生要求定期藥物治療和檢查。
5. 減少壓力:壓力會釋放出一些荷爾蒙,這些荷爾蒙會促使血糖水平上升,因此減少壓力對穩定血糖水平非常重要。
6. 定時進食:按時進食可以讓身體適應定時分泌胰島素,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。
7. 充足睡眠: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一些荷爾蒙失調,從而影響血糖水平,充足的睡眠對血糖控制非常重要。
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:963558